育绿护绿数载 新林林业局绘就生态画卷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2025-11-10

黑龙江经济网讯(崔红霞 薛忠旭)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部的林海间,新林林业局深耕数年,始终践行生态守护承诺。如今87万公顷施业区内,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93%以上,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猪觅食、猞猁穿梭、候鸟翩跹的鲜活图景日渐寻常,一幅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美丽篇章正徐徐展开。

西伯利亚红松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张莹 摄)

植树造林为生态筑基。林业局将寒温带针叶林修复作为核心任务,以西伯利亚红松种质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在碧洲林场建成157.5亩种质资源收集区与58.5亩示范林。5年来,西伯利亚红松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种质资源692份。2020至2024年累计完成抚育136.06万亩,其中2024年单年完成22.1万亩。2023年至2025年间生产轻基质杯育苗420万株,陈旧树皮土育苗2.3万株,经过逐步改良,苗木成活率稳步提升,为林业局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林业局组织开展爱鸟护鸟宣传活动(张凯强 摄)

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显著。林业局多维度举措筑牢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构建“红外相机监测+地面巡护巡查+无人机空中监测”三位一体立体化监测网络,在生态敏感区布设31处红外相机,同时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纳入生态安全重点防控。新林林业局还常态化开展“清风行动”“巡山清套”等专项行动拆除非法猎捕工具,并结合“爱鸟周”等节点开展宣传,通过“动态监管+宣传引导+疫病防控”的举措,为野生动物营造安全栖息环境。

林场工作人员正在采摘蓝莓(时智超 摄)

林下资源管护与增收双赢。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林业局探索“生态管护+产业发展”路径,推行“林药、林菌、林果”沟系立体经营模式,建成野生中药材抚育基地33888亩;2025年新林林业局采集桦树汁380余吨、偃松果610余吨、蓝莓330余吨、红豆1720余吨,林下产品产值达3000余万元。同时,为避免资源过度开发,组建10支专业巡护队伍,年巡逻里程超5万公里;在各进山路口设卡检查,累计排查入山车辆7000余台次、人员3万余人次。五年间,带动700余名职工人均年增收超1.5余万元,实现了“管护促增收、增收反哺管护”的良性循环。

林业局组织开展日常巡护(艾泉 摄)

森林防火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林业局构建“科技赋能+人员值守+创新宣教”的立体化防控体系,以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为核心搭建智慧监测网络,对87万公顷林区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火情预警;布设27个检查站9个管护站共36个防火卡口、设立瞭望塔33座;由人员、车辆、无人机组成巡护小队开展日常巡护,形成“天空塔地”联动的牢固防线。同时,通过林区广播、入户宣传、签订防火责任书等方式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五年间累计出动森防指战员2950余人次,扑灭雷击火22次。

瞭望员在塔上进行全天候火情巡查(艾泉 摄 )

目前,新林林业局连续二十年实现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为林海常青筑起坚固防线。从资源保护到生态价值转化,新林林业局以多年坚守换得林海常青,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