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讯(李秋莹)清澈见底的冷泉水潺潺流动,一尾尾肥美的冷水鱼在池中欢快游弋。在韩家园林业局老卡林场,昔日依靠伐木的林业职工们,如今正忙着监测水质、精准投饵,从这片曾经的寂静林地里“水里捞金”。通过发展生态冷水鱼养殖,老卡林场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与职工增收的双赢之路。

老卡林场依托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路径,推动冷水鱼生态养殖项目。项目初期,林场职工赴外地成功养殖基地考察学习,并联合水产技术推广站专家多次实地勘测,确认当地水体洁净、低温常流,极适宜开展高价值冷水鱼类养殖。引进鲤鱼、柳根鱼等优质鱼种,严格执行“仿生态、低密度、慢生长”的养殖标准。林场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施水质实时监测、精准投喂和疫病综合防控,成鱼品质显著提升,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无土腥味,达到了绿色有机标准。
此外,老卡林场积极推进“渔业+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养殖基地建设垂钓平台、观景栈道等设施,逐步发展休闲渔业和森林康养项目。今年夏季已成功接待垂钓、观光游客5批次,有效延伸了产业链,让游客不仅“买得到鱼”,更能“体验渔趣”,成为了当地生态旅游的新亮点。截至目前,基地已带动10名职工参与经营,人均年增收3.5万元,成为林场转型发展的“金色名片”。

“以前靠木材,现在靠山水。水还是那片水,但如今真的流出了‘金子’。”一位参与养殖的职工高兴地说。展望未来,老卡林场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扩大生态养殖规模,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让大兴安岭的优质冷水鱼“游”向百姓的餐桌,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职工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