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收水稻。本报记者 吴树江摄
□殷丽娜 王伟 郭斌 本报记者 吴树江
金秋十月,鹤岗的田野间稻浪翻滚、香飘四溢。一场围绕“抢新米”的“速度战”正在这里火热上演——从稻田里的联合收割机轰鸣,到加工厂的流水线运转,再到市民餐桌上的第一碗新米饭,鹤岗用“快节奏”让新米鲜香加速抵达舌尖。
在东山区东方红乡立春村的稻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在“金色海洋”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水稻被卷入机身,瞬间完成稻穗剥离、脱粒等工序。农户刘明友站在田埂上望着忙碌的农机手,脸上满是喜悦:“就盼着新米早上市,收完直接送加工厂,当场就能拿现金,省心又划算。”负责收割的农机手周成义则开启了“连轴转”模式,“从早上八点干到下午五点,一天能收40多亩,就是要跟时间赛跑,让稻子‘鲜’着进车间。”
刚从田间收割的新鲜稻谷,被运输车直接运往黑龙江迦泰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金黄的稻谷顺着传送带“奔赴”各个工序,清理、去石、谷糙分离、精细抛光……短短几个小时,便蜕变成晶莹剔透的新米。“我们坚守‘现磨、现加工、现发运’的原则,从水稻收购到打包发运,12小时内全部完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如东介绍,这样的“无缝衔接”能最大程度锁住大米的新鲜度和营养,让消费者尝到最地道的东北新米。
新鲜出炉的新米很快端上了鹤岗市民的餐桌。市民孙明霞捧着装满新米饭的碗,鼻尖萦绕着浓郁的米香:“这是2025年第一碗新米饭,入口筋道有嚼劲,咽下去还有一丝丝回甘,太香了。”
来自鹤岗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全市64.86万亩水稻已收割60.98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4.03%。“今年天气有利于水稻生长,产量稳中有升。”鹤岗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员丛跃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统筹农机力量,确保颗粒归仓,让更多市民早日吃上鲜香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