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龙河农场农机管理凭 “标准” 出彩、靠 “科技” 提质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2025-09-17

黑龙江经济网讯(隋颖 李可 鲍时光 记者祝东九月的引龙河农场,秋阳洒满农机具场,在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 2025 年党建引领暨重点工作推进会现场,农场副总经理刘洋向参会人员从“农机建设、农机更新与改装、标准化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现场讲解,一幅现代化农机管理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农机“方阵”里的标准化密码

走进引龙河农场第四管理区的农机具停放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农具场摆放平面图》,不同颜色的线条清晰标注着拖拉机区、收获机区、农具存放区的位置。

负责农机具场管理的胡佳旭站在拖拉机区旁,看着眼前排列整齐的农机满脸自豪 —— 每台拖拉机车身一尘不染,轮胎缝隙里找不到一丝泥土,打开工具箱,扳手、螺丝刀皆按大小顺序码放得整整齐齐,处处透着标准化管理的严谨。  

引龙河农场构建了完善的农机存放与装备体系,设有一类农机停放场 7 处、二类停放场 7 处、临时停放场 5 处,总面积 10.8 万平方米,可充分满足农机存放需求。全场农机总动力达 4.18 万千瓦,155 台动力机车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485 台(套)农机具严格落实“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管护标准。

在管理规范上,农场制定《农具场管理制度》,绘制《农具场摆放平面图》,明确存放分区、管护流程及安全要求。2025 年,农场加大设施升级投入,对部分二类农具场地面进行砂石硬化,翻新 261 平方米破损库房作为单车库与零件库,维修 340 延长米农具场围栏并加固立柱,配置 36 个零件架及 50 套消防器具,维护 15 套监控设备实现无死角覆盖,全方位优化农机存放与管理环境。

科技赋能点燃农机升级引擎

农机的亮眼成绩离不开科技的硬核支撑,无论是收割台的功能优化,还是老旧农机的改装升级,科技让农机作业质量与成本效益实现双重突破,也为农机升级、效率提升筑牢根基。

现场会上,最让人驻足的是现场展示的意大利卓收割台, 此次引入的卓收割台,其自动摘穗板每行单元可实现自动开合且带有减震功能,能根据玉米粗细灵活调节间隙,有效解决了其他品牌割台无法对每行每株精准适配的问题;同时,收割台的拉茎辊长度较其他品牌割台增加 8 公分,让割台更贴合地面,在收获倒伏玉米时作业角度更优,大幅减少 “跳棒” 现象。此外,卓收割台的拉茎辊及刀片采用螺栓固定设计,可随时调整位置或更换部件,避免了其他割台因拉茎辊及刀片为一体式设计、损坏后需整体更换的弊端。

秋收临近,引龙河农场聚焦玉米收获质量提升,提前部署农机装备升级,目前全场 32 台收获机已实现玉米带底刀割台 “全覆盖”,将进一步提升农场玉米秋收的效率与质量,为粮食颗粒归仓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农场推进农机标准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实践。

近年来,农场有限公司累计投入3674.56万元,淘汰老旧农机具46台,同步更新农机具163台(套)。农场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改装中耕覆土装置40台、联合整地机前后一体式圆盘耙改单独缺口耙片10台、重耙一体式碎土辊62台,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数字化多维举措提升专业能力

在“数字北大荒农机管理系统”操作台前,管理员李可正在演示电子台账。“每台农机都有‘身份证',从购置日期到购置价格到作业调度一键就能查询。”

引龙河农场依托“数字北大荒农机管理系统”,多措并举强化农机管理,农场借助 “数字北大荒农机管理系统”,为每台农机建立 “一机一档”电子台账,实时记录农机购置日期、购机价格、作业调度等关键信息,实现农机管理数字化、精准化,让农机运行状态可查、可管、可控,为农机调度与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在日常管理中,管理区安全负责人与农机安全员每月聚焦农机技术状态、消防设施完好性、安防设备运行情况开展重点检查,及时排查隐患,保障农机存放与作业安全,筑牢农机管理“安全防线”。

同时,农场按生产周期组织农机管理人员和驾驶员开展培训,内容涵盖农机作业标准、设备操作及机械伤害、消防、田间道路应急演练等。截至目前,累计培训160余人次。通过建立电子台账、常态化检查、专业化培训,全方位提升农机管理水平与队伍专业能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引龙河农场用标准化管理擦亮农机“名片”,以科技创新激活农业发展动能,农机管理正朝着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行,为“中国饭碗”装满北大荒优质粮注入更强动力。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