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讯(刘宾平 郭仁峰 记者马朝林)9月4日,清晨寒意尚未散尽,草叶上还凝着晶莹的晨露,新林林业局新林林场职工周明海已带着巡护装备,踏上了每日的巡护之路。当他穿过办公楼后方那片长势旺盛的茂密草丛时,一阵微弱的鸟鸣声忽然从脚边传来,打破了林间的静谧。
新林林场职工在草丛中发现的受伤丘鹬(郭仁峰 摄 )
“一开始还以为是躲在草里的野鸡,走近了才发现,是只从没见过的水鸟。”周明海放缓脚步,轻轻蹲下身,在晨光中看清了这只鸟的模样——纤细修长的喙,灰褐色的羽毛上布满了细密的斑纹,最显眼的是那只始终无法伸展的右翼。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将这只约半公斤重的鸟儿捧在掌心,“能感觉到它的爪子还在轻轻抓我的手心,但没怎么挣扎,看样子是受伤没力气了。”
周明海将发现受伤水鸟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回林场。林场资源保护工作人员李国义立刻带着鸟类图鉴匆匆赶来,手指在图鉴上快速查阅,当看到“丘鹬”图鉴的时候他眼前一亮,难掩惊喜:“这可是湿地里的‘飞行艺术家’!能在空中做出急转、悬停这些高难度动作,而且它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连忙从随身的急救包里取出棉签,蘸着清水轻轻擦拭鸟喙,给它补充水分,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小家伙身体因虚弱而微微颤抖。
经过仔细检查,李国义发现这只丘鹬只是右翼的羽毛有几处脱落,幸运的是骨头并未受损。“不用缝合伤口,只要让它静养几天,就能重新恢复飞行能力。”考虑到丘鹬的消化系统较为特殊,人工饲养难度大,李国义当即决定:“今天就把它送回自然环境里。”
新林林场职工到大河边树丛放生丘鹬(郭仁峰 摄 )
下午三点,阳光变得温和起来,林场的汽车稳稳停在了大河边。这里水草丰茂,碧波荡漾的浅滩上,不时有小鱼跃出水面,正是丘鹬理想的栖息地。周明海轻轻打开装着丘鹬的纸箱,小家伙先是在箱口愣了几秒,似乎在适应周围的环境,随即扑棱棱振翅而起。它没有立刻飞走,反而在水面上空盘旋了两周,翅膀划过天空,仿佛在向救助它的人们盘旋致谢,随后便朝着远处湿地深处的方向径直飞去,渐渐消失在绿意盎然的景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