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讯(陈士伟 记者马朝林)韩家园林业局坐拥90.7万公顷施业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8.39%,这里蕴藏着432种高等植物和毛尖蘑、蓝莓、榛子等丰饶林下物产。近年来,林业局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向森林要食物”作为破题关键,深度开发非木质林产品,构建森林食物供给新体系。
向林海要“饮品”,小树汁成就大产业
桦树汁采集,成为撬动“大食物观”落地的精准支点。今年4月,林业局统筹10个林场、4支森林消防队伍,开展了一场高效有序的“春日收获”。林业局前期对99.5公顷林地进行“每木调查”,精准锁定11,028株符合采集标准的桦树。提前与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公司签订购销合同,科学制定采集方案,创新实施“三方联签”制度,短短14天,560吨天然桦树汁采收完成,实现产值112万元,参与职工人均增收1278元。一滴滴树汁,从森林毛细血管汇入大食物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液”。
森林“大厨房”,精加工提升价值链
桦树汁之外,森林食物的开发正向纵深拓展。林业局旗下唯一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大兴安岭森达公司,被集团确立为“共享工厂”,扛起森林食品精深加工大旗。企业依托“库伦斯”“宝藏韩家园”自主品牌,其代用茶产品成功入选黑龙江省“九珍十八品”名录。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种养殖户+互联网”模式,森达公司整合林区资源,将食用菌、山野菜、坚果浆果等原生食材,开发成6大类200余种特色商品,推动产业链从“初字号”向“深字号”“新字号”跃升,让森林美味跨越山河,直抵千家万户餐桌。
林下“增收田”,多元化拓宽食物源
森林食物的版图持续扩容。倭勒根鑫和生态鹅养殖场在林下年养殖生态鹅约2.5万只,成活率高达98%,年收入240余万元,成为大兴安岭生态养殖标杆。全局34个林下种养基地星罗棋布,中药材抚育面积达数万亩,林下养殖规模超8.5万头(只),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特色养殖等多元业态,共同织就了一张立体的“森林食物供给网”。
从桦树清泉到生态鹅肉,从山珍野味到养生药茶,韩家园林业局向森林要食物,越来越多的森林馈赠经过匠心转化,不仅拓宽了食物来源的边界,更趟出了一条资源增值、职工增收、生态增优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