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讯(王力 记者马朝林)7月18日至19日,《情系阿木尔》作者钱国良携老知青妻子刘洪建再次踏上阿木尔的土地。这是他们与这片林海的又一次重逢,从1970年的青春奉献到2025年的故地重游,五十年光阴在车轮与足迹间流转,阿木尔的变迁在眼前铺展。
《情系阿木尔》作者钱国良(右一)和老知青妻子刘洪建(右二),实地参观北极冰蓝莓酒庄,并对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王力 摄)
1970年11月,15岁的刘洪建从浙江嵊州出发,一路向北来到阿木尔。记忆中,这里是茫茫林海间的八顶帐篷,20多人挤在小树杆搭成的波浪形大通铺上,窝窝头、大碴子是主食,海带、黄豆煮冻白菜是最常见的汤品。1971年大批伐木工人涌入,林区开发建设初期的艰难历历在目:交通闭塞、缺医少药、物资匮乏,人们在帐篷里临时建起商店、粮店,用双手在林海中扎下根来。那些在艰苦中坚守的日子,成了刘洪建心中最深刻的青春印记。
《情系阿木尔》作者钱国良(左)和一路同行的杭州游客孙华宪(右),对林业局培育的高山红景天赞不绝口(王力 摄)
时光荏苒,2013年9月,钱国良夫妇沿G331国道路过阿木尔时,已感受到这里悄然的变化;2021年8月,钱国良自费出版10万字的《情系阿木尔》,收录350张老照片,以嵊州二连老知青的视角,为那段开发建设的岁月留下永恒的注脚。而2025年的这次重返,阿木尔的蜕变让他们震撼不已。
《情系阿木尔》作者钱国良(左一)和老知青妻子刘洪建在蓝莓园,品尝高丛蓝莓果(王力 摄)
住在兴安林场得胜营,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宾至如归。阿木尔林业局银环岛管护站的管护员胡少杰自发当起导游,跑前跑后帮忙拍照,那份热情与真诚让夫妇俩倍感温暖。“这里的护林员耐得住寂寞,人的素质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幸福都写在脸上。”刘洪建望着眼前挺拔的松柏,满脸自豪,“作为曾经的建设者,看到家乡越来越好,我心里满是满足感。”
行走在北极岛景区,壮阔的江景与茂密的林海交相辉映,气势磅礴的风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钱国良举着手机不停拍摄:“要多拍点视频,回去好好宣传阿木尔!”更让他感动的是,看到林业局职工在景区游玩时,自觉将空矿泉水瓶装进纸箱、摆放在垃圾桶旁。“从很小的事情做起,每个人都在维护这片土地,我要向你们学习。”他由衷感叹。
《情系阿木尔》作者钱国良和老知青妻子刘洪建实地参观局史馆(王力 摄)
与钱国良夫妇同行的杭州游客孙华宪、曹晓玲夫妇,沿G331国道漫游19天,从东极抚远的升旗仪式到北极岛的界江风光,被这片大森林的辽阔深深震撼。“儿时就想看无边无际的大森林,在白桦林中穿梭的感觉真好,对祖国的热爱油然而生。”曹晓玲的话道出了所有来访者的心声。
在蓝莓园里,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局史馆内,上世纪70年代的木材生产老照片与如今的生态管护图景相映成趣;北极冰蓝莓酒庄中,蓝莓冰酒、白桦冰酒等饮品散发着林区新产业的芬芳。钱国良和孙华宪在培育的高山红景天基地前驻足,亲身触摸着阿木尔从开发建设到生产建设,再到生态建设的发展脉络,见证着林区人从伐木人到务林人的华丽转身。
《情系阿木尔》作者钱国良夫妇和一路同行的杭州游客孙华宪夫妇,被蓝莓园培育的美登蓝莓吸引了眼球(王力 摄)
“我曾经是建设者,这次以旅游者的身份回来,看到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的是代代相传的坚守。”刘洪建的话语中满是深情。从帐篷大通铺到整洁景区,从窝窝头咸菜到特色冰酒,从伐木声阵阵到护林人巡山的脚步,阿木尔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五十年的沧桑巨变,而那份深埋在老知青心中的“阿木尔情结”,见证了“风景”变“钱景”的可期今天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