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保险资金安全面临诸多新挑战。如凌晨3点突然收到从未申请过的“保单质押贷款申请通过”通知,或是误信仿冒保险APP“客服”诱导输入保单密码导致资金受损……这些基于公开信息改编的风险警示案例,时刻提醒着消费者保障保险资金安全刻不容缓。
为有效应对数字风险,一套行之有效的“三防体系”应运而生。在技术防护层面,账户安全防护不容小觑。简单的“保单号+静态密码”难以满足贷款、受益人变更等关键操作的安全需求。对此,推荐官方验证三步法: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备案的官方平台,如保险公司官网或“中国银保信”微信服务号查验保单真伪;认准保险机构常用的“106开头的12位专用服务号段”,依据《工信部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辨别信息来源;拨打保单载明的400客服热线,通过人工复核确认操作记录。
制度建设方面,需审慎对待资金扣划条款。在签署续期保费扣缴协议时,务必仔细研读条款内容,避免权益受损;同时开通银行卡交易提醒功能,实时监控资金动态,一旦发现非缴费期扣款、未经授权的保单贷款等异常业务提示,立即联系保险公司官方客服处理。
意识层面的安全防护同样关键,需严格遵循“两必须”原则。办理保险业务时,必须通过保险公司官网、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等正规渠道核验销售人员执业编号;同时,坚决阻断风险,不随意扫描非保单服务二维码,不点击不明“中奖”“到账”链接,牢记保险公司客服不会索要保单服务密码,切勿向他人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公司应积极通过技术升级与流程管控履行资金安全保障责任,消费者也需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因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双方应根据实际过错情况依法承担责任。保险资金安全防护措施仅适用于保险资金管理,不涉及其他金融产品承诺。消费者可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保险机构信息”专栏,查询保险机构资质。
在数字浪潮中,保险资金安全的守护,离不开机构的责任担当与消费者的高度警惕。唯有双方共同行动,将“三防体系”落到实处,才能为保险资金安全筑牢坚固防线,让每一份保障都能安心、放心。(太平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