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人民法院运用“八思八问”审判理念成功化解家庭抚恤金分配纠纷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崔冰 2025-04-02

黑龙江经济网讯(董慧莹 孙博 记者马朝林)兰西人民法院践行“八思八问”审判理念,把解决问题作为司法审判的目标和导向,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满意度,让司法裁判与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同频共振,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直抵人心。近日,平山法庭运用“八思八问”审判理念,成功化解了一起由抚恤金分配引发的纠纷。

原告田某芳与被告刘某伟系母子关系,二被告刘某伟、谷某月系夫妻关系,原告丈夫刘某于2024年1月28日在哈尔滨市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时突发疾病去世,经协商,该公司赔偿刘某死亡赔偿金22万元。根据原告提供的账号,该公司向原告田某芳账户转账7万元,向被告刘某伟账户转账15万元,原告明确告诉被告刘某伟代为保管,后原告向被告刘某伟索要此款,被告刘某伟以此款让其妻子即被告谷某月支走为由无钱给付。原告遂诉至法院,要求二被告返还抚恤金15万元。

主审法官在仔细了解案件情况后,发现本案的争议焦点除了抚恤金分配外,被告刘某伟对妻子谷某月的钱款去向也产生了怀疑,夫妻之间出现矛盾,谷某月离家出走,刘某伟产生起诉离婚的想法。考虑到案件背后关系着家庭的健康美满和亲情关系的延续,如果只是简单的一纸判令,容易激化矛盾,法官决定采取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

原告田某芳起诉后,立即提交了财产保全申请,要求冻结谷某月的账户存款,办案法官2日内下发裁定冻结了谷某月的账户。在向被告刘某伟和谷某月送达起诉状后,二被告因钱款的去向问题发生争吵,夫妻双方一起来到法庭要求离婚。办案法官积极调解,向双方释法明理,指出二被告占用钱款的不合法性,劝说二人理解原告的主张。通过多次调解,二被告和好如初,研究筹款给付原告。办案法官通过发动基层村委会调解组织,原告、被告的亲属朋友多方面参与调解,使得原告降低诉讼请求,原谅儿媳妇的过错,双方握手言和,让亲情回归到家庭中,用审判智慧理念实现了矛盾的实质性化解。

在承办法官的倾情调解下,原告、被告就争议焦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暂存在刘某伟名下的抚恤金15万元,田某芳同意分配给刘某伟5万元。谷某月同意由其返还田某芳抚恤金10万元,分二年付清。案件受理费1650元、保全费1270元由田某芳、谷某月各负担1460元。

审判工作“八思八问”是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的审判理念,这一理念在黑龙江省法院系统中被推广和应用,旨在通过深入思考和自我检视,提升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司法公正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法庭负责人表示,学习“八思八问”,要不断反思与自问,法官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是否符合法律精神、是否公正无私,这种自我反思有助于法官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个人偏见或外界干扰而影响判决的公正性。法官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秉持“如我在诉”意识,提升专业素养,在日常工作中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与当事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正的司法保障。“八思八问”就像是一把标尺,对司法审判“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有着推进作用,时刻提醒法官在处理每一个案件时,真正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注重当事人的诉求表达、权益保障以及矛盾的实质性化解。还要关注社会治理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审判工作推动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和长效化解。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