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古战场蝶变生态旅游新高地 兴安林场"绿动能"激活北疆振兴路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李一男 2025-03-05

□王力 黑龙江经济网记者马朝林

兴安林场始建于1985年,由于地处最北最偏最远,职工思想不解放,后劲发展不足,曾经以单一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如何实现保护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摆在了林场人的面前。

兴安林场作为雅克萨古战场的所在地,如同一颗镶嵌在黑龙江畔的明珠,串联起历史与现实的壮丽画卷。这里,上连呼玛、黑河的广袤森林,下至北红村、北极村的极地风光,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最北的传奇。古城岛上,雅克萨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见证着清朝康熙年间抵御沙俄侵略的历史;二十六站、二十五站的古驿道遗址,仿佛仍在回响着“黄金之路”上马蹄的疾驰声。

冬季里的“得胜营”民宿静谧而美丽(王力 摄)

兴安林场党政负责人在二十六站研究将种植的北药进行“确权管理”(王力 摄)

正是这份独特的生态资源和厚重的驿站文化,兴安林场在2017年按照林业局打造“大北极旅游区”北部重要节点的思路,以“八局建设”为指导,依托独特的“一湾三岛”资源优势,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陆续建成了伯勒梅里山居、北极岛“树王”打卡地、银环岛最佳观景平台,并在额木尔河入江口新建了“藏宝山”观景台,融入全局27个旅游业态中。

以旅游产业提高发展“质”的成色,以驿站文化激发发展“活”的潜能,兴安林场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将原来闲置的检修车间、发电机房、招待所等房舍改造成奏捷宾馆、精品民宿、“得胜营”民宿和自助餐厅。

兴安林场职工在“职工之家”锻炼身体(王力 摄)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进而带动场容场貌的提升,近年来林场改造了办公室、防火营房,新建了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并对广场铺地面、建凉亭、做亮化,满足近百名游客的吃住需求,彻底改变了基础设施落后状况。

新建成的“得胜营”民宿不仅保留了雅克萨战争的历史文化元素,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体验。硬化后的地面和直供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兴安林场职工在“职工书屋”充电(王力 摄)

如今,这里不仅是游客感受历史、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更是兴安林场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一步,高质量发展之势愈发强劲。

“兴安林场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林场抢抓机遇,创造‘绿动力、激活‘绿动能,把生态‘高颜值’转化为‘高价值’,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说起林场变化,阿木尔林业局兴安林场场长王德宇颇有感慨。

从雅克萨古战场到生态旅游新地标再到蓄势待发的口岸经济,兴安林场职工积极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实现增收致富。职工李龙和妻子王凤丹开办了“晓丹民宿旅店”和理发服务,一年增加收入2万多元。管护员胡少杰在金环岛管护站向游客卖起冰棍、山产品等商品,在2024年旅游高峰季节实现增加收入3万多元。

兴安林场党政负责人深入到森林抚育作业点,查看内业管理情况(王力 摄)

守绿换金,美景变现。拥有3万多粉丝的网红职工肖宇积极主动制作短视频推介家乡美景,2024年12月吸引来天津“巅峰穿越团队”,在林场驻留三天消费3000多元。

领队刘建春说:“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大河西村,木刻楞房很有年代感,极具当地特色。2025年5月还会再来,感受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情。”

兴安林场华丽转身并非一蹴而就,它背后凝聚了集团的政策引导、林业局的设施投入以及职工观念的转变等多方面的努力。展望未来,林场必将向绿而生、向绿而行、向绿而进。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