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化乙烯装置区裂解工段。杨志明摄
□刘莉莉 袁小芳 本报记者 刘楠 李民峰
1月份,大庆石化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盯全年生产目标任务,科学组织生产运行,4项产品产量、26项物耗指标、11项能耗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当月实现盈利,实现生产经营“开门红”。
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年初以来,大庆石化坚持“宜油则油、宜烯则烯”,推动资源向高效装置倾斜,1月份,丙烯收率比计划提高1.26%,丙烯产量超计划118吨;抓住聚烯烃装置无检修的有利时机,组织乙烯大负荷生产,乙烯产量同比增加0.47万吨。优化调整炼油区二次加工装置生产方案和物料结构,深入推行分储分炼工作,三套乙烯装置累计乙烯收率同比增加0.53%,原料利用率和产品收率“双提升”;持续开展技术分析、操作平稳率和异常报警管理,精细管控乙烯焦油品质,通过对罐存合理调配,在裂解炉切换过程中确保焦油品质稳定可控,实现焦油指标收窄,保障合成气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生产受控水平持续提升。
传递成本压力,深挖低成本潜能。1月份,开展提质增效项目300余项。各相关部室组织开展装置稳定性攻关和质量对标工作,提升特色炼油产品收率,增加甲苯、二甲苯等高效产品产量;组织实施石蜡溶剂脱油标定,科学调整各项参数,保证装置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使石蜡产品含油量远优于行业标准。各单位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炼油二部通过提高连续重整装置负荷,有效减少正己烷外采量,混合碳六产量超计划115吨,热电部实施冬季锅炉“4+2”运行,公用工程一部、二部采取改进回收用水流程的措施,使工业水、蒸汽等用量大幅下降,成本倒逼机制发挥效果显著。
强化产销衔接,打开市场新局面。冬季是管材销售淡季,大庆石化合理规划产品差异化布局,减少地暖管专用料排产,增加茂金属膜料的生产计划。为确保春节期间炼化产品的仓储和出厂顺畅,计划经营部密切跟踪产品库存情况,积极与东北销售公司调运部沟通协调,争取增加请车数量,确保充足的车辆资源供应。炼油储运部等单位抓好洗车、装车环节的组织衔接,最大程度减少车辆在厂滞留时间和在途运输时长,实现物尽其流、货畅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