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崔冰 2024-12-10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集贤县聚焦农业农机领域,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升级和机制优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其中,以创新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意义的改革路径,显著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精准施策构筑发展新生态

优化补贴政策,提高政策靶向性。政策支持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抓手。集贤县在农机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精准补贴+分类奖励”模式,按照农机技术水平、环保性能和适用作物类型对农机补贴进行分档分级。例如,对无人驾驶农机、高效植保设备等智能化、高端化农机实施高比例补贴,以此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优先选择先进设备,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专项基金引导,破解融资瓶颈。为了缓解农机采购中的融资难题,集贤县成立了农业农机专项基金,并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农机贷”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农机购置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当地一家农机合作社因资金短缺无法更新设备,通过专项基金的贴息贷款,不仅购置了高性能收割机,还显著提升了合作社的生产效率。这一创新机制有效撬动了金融资本向农业领域的倾斜,增强了企业和农户的投资信心。

政策创新的实际成效。集贤县的政策创新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据统计,全县高端农机设备的普及率同比增长2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92%,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提升服务效能激活市场活力

农机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高效政务服务。为了提升服务效率,集贤县在县城设立了农机一站式服务大厅,将农机购置补贴申领、牌照办理、保险服务等事项整合在一个窗口办理,实施“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的模式。以当地农户张先生为例,他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拖拉机购置补贴申请与牌照办理,大幅缩短了过去需要一周以上的流程。

打造农机作业信息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在服务模式上,集贤县开发了“智慧农机”作业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时定位,精准匹配农机服务需求和供给。一方面,农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布需求,预约农机作业服务;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则通过平台接单,最大程度避免了农机闲置和资源浪费。据统计,该平台上线一年后,全县农机利用率提升了20%以上,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服务模式创新带来的影响。服务创新的关键在于满足农户实际需求。在集贤县,这一创新举措显著降低了农户机械化生产的难度,促进了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其他农业大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深化改革为企业发展赋能

优化审批流程,构建公平透明环境。集贤县在审批流程上进行改革,设立农机企业“一表通”审批机制,将过去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成一张表单,实现“一次提交、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这种机制尤其适用于农业农机企业的注册和项目落地,有效减少了行政审批成本,营造了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例如,某农业企业在集贤县落地建设智能农机制造项目,从项目备案到开工仅用了一个月,远低于其他地区平均三个月的审批时长。

建立“政企协同”机制,加强沟通与反馈。为了及时了解企业和农户的需求,集贤县探索建立“政企协同”机制,定期组织农机企业和农户代表参与政策研讨会和营商环境评估会。通过听取一线声音,政府能够更精准地调整政策,优化服务。某农机企业提出售后服务网点不足的问题后,县政府迅速联合多方资源,新增了5个售后服务中心,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满意度和用户体验。

创新机制的长远意义。通过机制创新,集贤县实现了政企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了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高质量农业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引进农业农机项目15个,总投资额超过8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从“集贤样板”到“全国示范”

创新经验的复制与推广价值。集贤县在优化农业农机营商环境中的创新实践,为全国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特别是在精准补贴、智慧平台和政企协同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从营商环境到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提升。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集贤县不仅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还激发了农业产业的创新活力,形成了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这一“集贤模式”充分证明,营商环境的优化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优化农业农机营商环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集贤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了政策、服务和机制的全面优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全国类似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未来,集贤县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甄靓 徐鹏飞)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