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气象“大数据”农业“好帮手”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韩建国 2024-12-06

黑龙江经济网讯(隋颖 姜莹莹 记者 祝东)连日来,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气象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忙着对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将近年来降水、温度、大风等各项气象数据进行汇总,依据各项数据制作气象服务信息,提早预测明年天气变化趋势,助力种植户们实现从“望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

“气温稍高,回暖稍早,降水略多,终霜正常略早, 初霜正常 。无霜期为119天。大于10度积温为2360.5度左右。”这是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气象站工作人员宋立文,自进入11月,就开始统计整理全年气象资料,在应用各种预报方法后,将2025年(3—10月)长期天气总趋势以及年景分析形成了报告,发送到了各管理区工作群。

这也是引龙河农场围绕强化农业生产开展气象服务,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一个缩影。气象工作人员还自10月份秋收完,就开始整理生育期的气象资料,降雨,积温,无霜期等,利用单站气象数据库综合服务系统收集每年各项气象要素,和历年去年对比,总结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据了解,这个台站储存了近40年来的气温、积温、气压、风速、降水量等30多项数据,并可将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各作物地块的含水量信息与本月、去年、历年的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形成一张“土壤晴雨表”,农业生产部门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做出针对性农艺措施,使农业生产更智慧、更精准。

不仅如此,为了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安装智能监测、自动系统等多种仪器,不断更新气象设备,对气象自动化标准化率进行升级,配套了气象信息服务观测资料,更新了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应用软件,全面建设了自动化气象信息服务站,并且按照7个管理区的分布布局,启动两要素自动温雨站,在区域内覆盖气象监测点,构建起以气象信息服务站为中心,各管理区监测点为辅助的多端互通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气象软、硬件的改造升级,使得数据更具准确性。

与此同时,自每年的3月8日到11月28日,每月的8日、18日28日为取土日(其中还做不定期的土壤湿度测定),通过深层次土壤含水量测定,结合各阶段积温、日照、降水等资料按要求进行农情统计,及时给提供旱涝趋势。在年景农业调查工作服务时,预报出相应的年份气候特征。

记者了解到,检测土壤含水量只是气象工作中的一部分,还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对于气象工作来说,出苗就是警报,作物出苗后,气象工作人员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值宿,全天关注天气情况。从5月20日到10月中下旬开始人工增雨防雹。

从一粒种子到一捧粮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气象服务保障。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围绕“气象+农业”服务模式,“闯”过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极端天气等重重关隘,充分发挥趋利避害作用,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过程中,强化需求导向,坚持科技创新,通过实时监测、精准预报和农业灾害风险预警等手段,推动农业向“精准型、智慧型”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