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得去”到“过得好”的蝶变
—阿木尔林业局实施管护站提档升级工程侧记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李一男 2024-07-23

□王力 黑龙江经济网记者马朝林

近年来,阿木尔林业局坚持以“民生稳局”为目标,结合实施的一线条件改善工程,将管护站提档升级工程纳入年初林业局“两会”确定的民生实事之一,重点突破、梯次推进,实现从满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品质转变,从“过得去”到“过得好”蝶变,彻底改变了基础设施落后局面。

阿木尔林业局五星级的“阿塔”交界管护站(王力 摄)

站点,实现“安居梦”

当你驱车驶进G111、G331国道和S218省道,就会看到一座座新颖别致的管护房,成为大森林里耀眼的“明星”。

而在几年前,这些管护房还是木结构、铁板房,历经多年风雨侵蚀,已经出现了严重腐朽、腐蚀、破损、开裂、透风、漏雨等问题。

阿木尔林业局处级领导结合“四下基层”,深入管护站开展了沉浸式、体验式调研,亲身感受到了一线工作环境的艰苦,由此,确定了实施管护站提档升级工程,让管护员由“过得去”向“过得好”转变。

阿木尔林业局五星级的1—8线管护站(王力 摄)

地处G111国道旁的长山林场“阿塔”交界管护站,每天途径这里的过往车辆络绎不绝,既是林业局的窗口与门户,也是把守老加漠路的咽喉与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2022年起,林业局实施了一线条件改善工程,在“阿塔”交界管护站新建成砖混结构新房舍基础上,替代原有彩钢房,并且打水井、铺步砖、安护栏、建菜园、种北药,尤其是室内设计卧房、厨房、办公区和小火炕等设施。

“阿塔”交界管护站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地处2—0干线的2—8线管护站,曾是低矮、狭小、简陋的管护房,在2023年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建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舍。

如今,全局60座管护站98%以上得到了更新改造,管护员住进了新居,脸上洋溢着笑容,工作的热情更高了。2—8线管护员杨占林高兴地说:“管护站居住环境比家里条件还好,看好这片林使命更光荣、责任更重了。”

依西林场1—0干线管护站管护员周庆文夫妇在收看上海卫视《极限挑战》栏目(王力 摄)

生活,实现“现代化”

管护员生活由“过得去”向“过得好”转变,不但要住房环境好,还要实现生活现代化,这是林业局实施管护站提档升级工程的出发点、落脚点。

管护站远在深山,解决用电需求是个大问题。为此,林业局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为管护站更换老化电瓶、太阳能基板,新增逆变器,扩大太阳能基板功率,实现用电常态化。

“阿塔”交界管护员潘国海看着眼前发生的可喜变化,如数家珍地说:“林业局为我们管护站安装了风电交换机,提升了太阳能基板功率,用上了热风炉、饮水机、气化灶、电饭煲、电炒锅、电冰箱,还有电动巡护三轮车,幸福生活越来越甜蜜。”

安居是基础,电力是保障,饮水是健康。林业局为管护站安装了净化水设备,并让二十六站防火外站、靠前驻防专业队队员都吃上了放心水。

由于解决了水源难题,林业局鼓励各管护站建立了菜园,盖起了蔬菜大棚,种植了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管护员吃上了新鲜蔬菜。

昔日,用电都要想着节省,恐怕太阳能蓄电不够用;如今,各种家用电器用上了,嘴吃着地里种的小菜,眼睛看着有上百个节目的网络电视,生活水平与在局址内职工生活条件一点不逊色,这让每一个管护员有了太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8线管护员张艳深有感触地说:“管护站室内有了卫生间,以前不敢想。在站内洗个热水澡的愿望正逐步实现,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阿塔”交界管护员潘国海正在巡护(王力 摄)

职能,实现“新发挥”

时下,如何将“三绿并举”“四库联动”“林区三问”等生态文明思想,与管护站提档升级工程结合起来?

阿木尔林业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管护站提出了生态保护、宣传引导、服务保障、增收致富的新定位、新要求。

一品一站一特色,是林业局对管护站提档升级工程的要求。为此,各林场围绕生态保护作文章,全力打造以自然教育、自驾营地、森林防火等为主题的管护站,使得每个管护站有看点、有品味、有内涵。2023年林业局有3个管护站被评为五星级、3个被评为四星级、4个被评为三星级。

“我们要想办法增收致富,不能抱着金饭碗要饭吃,不能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这是林业局对实施管护站提档升级工程的郑重承诺。

位于“阿塔”交界管护站附近的自驾车辆行驶在繁忙的G111国道上(王力 摄)

阿木尔林业局结合打造“大北极旅游区”北部重要节点,着力加强管护员的经营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当导游、做宣传、提服务、卖产品。

由于依西林场1—0干线管护站管护员周庆文夫妇诚恳服务游客,在2024年2月末一度登上上海东方卫视《极限挑战》栏目。兴安林场金环岛管护站管护员胡少杰借助龙江第一湾,做起小生意,2023年增加收入2万多元。

工作生活环境变了,职工精神面貌也变了,变化就在眼前。阿木尔林业局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一切从一线职工现实需求出发,让一线职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创造了经得起实践、职工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