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推进356项创新举措
哈尔滨新区以改革破题厚植发展优势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韩建国 2024-07-15

□本报记者 薛婧

7月8日,中铁物建龙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为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送来感谢信,对该局工作人员提供的高效专业、热心周到的服务表示衷心感谢,对该局推行的“审核合一”“即审即办”“平行审批、证照同发”等创新举措给予极大肯定。

感激之情发乎内心感受,指向服务态度,揭示的是创新举措,而这也恰恰表明,新区的改革创新成果已惠及企业和普通办事人。

改革创新是哈尔滨新区的根和魂,是从2015年12月16日设立之日起就被注入的基因、就开始扛鼎的责任与使命。

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哈尔滨新区围绕重大改革实行一名区级领导领衔、一个牵头单位抓总、一批参与单位配合、一名专务联络员跟踪、一个专业智库支撑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靠。近三年来,梯次推进各类改革创新项目356项,全省首创改革举措37项,企业许可“无感续证”入选国家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南北共建飞地产业园区(深哈产业园)”入选全国第三批推广改革试点经验。

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哈尔滨新区切实发挥改革创新引领示范作用,努力创出“新区速度”,试出“新区经验”,走出“新区新路”,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突破”在新区已成为常态

今年2月签约的铝基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仅用40天时间即完成了从招商协议签订到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全部流程,成为新区“审批零等待、拿地即开工”改革的典型案例。

“此次高效审批服务的实现,得益于新区各部门的协同作战和精准服务。”哈尔滨新区党工委委员万炳睿说,改革创新已成为新区各个部门的“条件反射”,更快、更好、更便利是新区人在各个工作环节的不懈追求。

在哈尔滨新区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局、住建局、水投集团农业公司、招商集团等各部门充分沟通、密切配合的基础上,通过简化材料、压缩时限、并联审批等措施,实现了该项目审批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时,新区还积极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制度,在土地摘牌前完成了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定、人防工程审批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办理,土地摘牌后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该项目的项目备案、《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为项目开工建设按下“快进键”。

“我们聚焦新的产业项目建设快‘准建’、聚焦新业态新技术放‘准入’、聚焦绿色产业优‘准营’、聚焦重点产业和重大活动抓‘服务’,通过各项审批制度创新和提升服务质效,推进新区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刘惟乔说,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区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试点单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强创新、优服务理念已经深深刻在新区行政审批局每个人的骨子里。

通过“承诺即开工”“优化再造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和建设项目综合评审等改革举措,助力高新技术项目快速开工落地;

通过“商事登记确认制+秒批”,放宽高新技术企业准入门槛,让入驻新区科技创新城内的创意设计等高新技术企业在无审批人员干预过程中即可获得营业执照;通过推出“告知承诺制”“一业一证”“无感续证”“双审合一”等改革举措推动一批检验检测、食品药品经营生产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通过实施招商引资“签约即发证(照)”“全代办”和“三精(精心培育、精准施策、精细服务)”服务举措,创新招商项目和保障重大活动的联动服务机制,将招商洽谈与审批服务相结合,确保符合招商引资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的一批重点项目迅速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新区行政审批局共推出了38项改革举措。其中投资项目“多评合一、综合评审”“以照为主,承诺代证”“无感续证”和“无感变证”改革全国首创,企业登记“秒批”和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试点改革在全国交流。

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越拓越宽

时下,在哈尔滨新区的中小企业,都很喜欢赴一个“周五之约”。

在这场约会中,有行业部门工作人员、金融机构相关人员,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和技术人员,中介机构相关人员,还有大企业负责人。

在这里,大家交流、碰撞,互通、相融。这就是已连续举办了158场的“融在新区·相约周五”活动,已有360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有效解决企业诉求1200余项,达成产学研合作、产业链融通创新项目130余项,促成交易45项。

“我们还积极与黑龙江省科协、‘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科创中国’纳米技术专业科技服务团等单位深入联动,‘融在新区·相约周五’已成为‘科创中国’哈尔滨新区试点园区建设的核心载体。”哈尔滨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张弛介绍,“融在新区·相约周五”活动整合汇聚创新要素资源融入“科创中国”平台,目前已导入高端科技创新成果1713项、企业技术需求333项,开展科技成果评价291项、技术需求解析119项,促成哈尔滨昆宇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哈电集团等业务签约23项,成功使新区试点园区在2023年“科创中国”全国试点排名由第66位上升到第21位,将哈尔滨新区建设成为了主体突出、配套完善、链条完备、具有新区特色的“科创中国”样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坚决按照国家级新区的标准和视野,通过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张弛说,新区通过强化政策供给、设立产业基金、搭建协会联盟、组建服务团队,开展论坛展会交流活动,设立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招商引资清单、重点投资项目清单,打造科技创新转化体系等多维度、立体化的改革创新举措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为充分发挥基金赋能产业发展功能,新区管委会于2023年5月印发《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暨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办法》,在新区产业引导基金的基础上,完善了直投以及定向基金功能,弥补了新区仅以引导基金开展项目投资的不足。新区产业投资母基金目标规模30亿元,其中将新区产业引导基金(总规模10亿元)作为一期资金并入产业母基金。

截至2024年6月末,新区产业投资母基金累计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4支,撬动社会资本23.372亿元,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及多家省外资本4.92亿元,累计对外投资项目22个,总投资金额15.06亿元,投资新区项目12个,培育新区上市企业2个,充分发挥了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招商”效能,有效形成了省内外资金合力。

“母基金为新区创新企业发展不仅带来充足的资金,同时基金投资人通过自身投资经验、专业判断为企业提供资源嫁接、发展战略完善、资本运作、团队组建、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哈尔滨新区金融公司总经理解礼宁介绍,被投企业在“资金+服务”助力下,公司治理架构、团队组建日渐完善,市场拓展能力、融资能力显著提升。下一步,新区产业投资母基金将继续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依托与省内外优质投资机构、企业合作的契机,挖掘潜在资源,深化与龙江基金、科力北方基金等专业领域金融资源的互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区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

“人才引擎”动力澎湃

夏日的“尔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松花江畔,凉夏绚烂。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简称深哈产业园)就在这一片绚烂中汇聚着创新发展的蓬勃力量:截至目前,科创总部项目一期累计注册企业662家,注册资本金239.05亿元,入驻企业79家,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产业集聚度达77.7%;2023年完成总产值约36.1亿元,贡献税收约1.33亿元。

“作为深哈合作首个‘飞地经济’项目,深哈产业园成功推动深圳经验‘带土移植’,先后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确定为对口合作典型经验和科技赋能东北振兴的示范样板,园区入选全国第三批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张弛介绍,深哈产业园先后引进惠达科技、同创普润等高新行业龙头入驻,带动工大卫星、哈玻院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初步形成了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立了“孵化+育成+产业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区域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增量器试点和创新创业生态圈产业发展承载区。相比于2019年园区建设之初,区域行业增加值翻了5倍,企业净利润提高了6.3个百分点,深哈产业园的经济带动作用初显。

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占哈市的35%、全省的14.8%;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占哈市的30%、全省的24.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哈市的45.9%、全省的30%,增速连续3年超过4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东北地区首个大科学工程——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华为鲲鹏、华大基因、同创普润、思灵机器人……走进哈尔滨新区,仿佛来到极具科技感的未来,在这片新锐科技成长的沃土上,一个个分量十足的项目,令人为之叹服。

“我们积极推进高校与新区合作。”张弛说,新区聚合高层次人才,先后组建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校友创办的工大博实、海邻科、新光光电、安天科技、科友半导体等一批校友企业是新区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将成为新区未来产业发展动力源。

与此同时,新区支持哈工大、哈工程等院校布局建设精度测量与调控、安全壳结构行为、深海模拟等大科学工程,组织好人才、平台、技术等要素配套,实施新时代人才振兴计划,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加快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创新第一动力。

今年1月,“新质增动力 引才助振兴”莘莘学子访冰城活动在哈尔滨新区成功举办,新区管委会会同工信部,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部属重点高校师生240余人,赴新区重点企业及科研院所参观、共同交流学术科研成果。活动期间,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十余名学子,与哈电集团、哈飞集团等重点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

为切实将活动成效转化为促进哈尔滨市及哈尔滨新区引才聚才的强大动力,今年3月至5月,新区先后赴7所高校开展回访活动,会同相关部门携工大卫星、科大讯飞等70余家新区重点企业进校园,开展引才招聘和新区推介活动,共提供538个优质岗位,收到求职简历1428份,初步达成意向645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到黑龙江就业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达37人,同比增长94.7%,其中,山东、江苏、河北等省外生源25人。

与此同时,新区与西北工业大学签订了《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就定点引才推介、大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并促进东安发动机等企业与各高校开展科技项目合作。

时代大潮奔腾不息,前赴后继的新区推动者、实践者抓新机、开新局、高位起跳,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在松花江北岸蓄势崛起。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