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4日讯(关博 记者彭溢)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我省共有9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由我省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5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4项。
在9项获奖成果中,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完成的4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包括“大尺寸高品质MPCVD金刚石单晶生长、应用及其装备技术”“变构态悬架火星车及其移动性能验证技术”“航天对接机构测试及模拟试验关键技术与系列装备”“长时间非烧蚀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持完成的“DP3动力定位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由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参与完成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另有我省参与完成的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其中,“大尺寸高品质MPCVD金刚石单晶生长、应用及其装备技术”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建了偏压辅助形核及生长理论,研制了大功率MPCVD装备,发明了低热阻连接及能带调控方法,实现生长-加工-装备-应用全链条突破,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促进了合成金刚石产业链升级,推动了宽禁带半导体技术进步。项目经多家企业生产应用,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变构态悬架火星车及其移动性能验证技术”项目突破传统轮式移动模式,发明并研制了轻量化变构态悬架火星车;发明了软硬-崎岖地形下多模式移动控制方法,脱陷和爬坡能力大幅提高;发明了火星车移动性能地面验证技术,火星车的移动性能和可靠性得到充分验证。“祝融号”是首个地外天体探测成功应用变构态悬架的星球车,实现了模拟低重力条件的火星车整车高精度移动性能验证。
“航天对接机构测试及模拟试验关键技术与系列装备”项目面向国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对接机构测试及模拟试验任务,突破了对接瞬时动能等效、全流程模拟天地一致等核心技术,研制了整机、缓冲、综合和热真空四大类系列化装备,创建了对接机构从部组件试验、总装总调、环境考核直至发射前复测的全流程技术与装备保障体系,完成上万次测试与模拟试验,保障了我国历次空间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