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讯(白铭波 记者王振红)何琼是一位重度听力及言语残疾人,现全家住在廉租房。她一直都想给母亲减轻一点生活压力,但苦于交流障碍,始终没有找到工作,生活情绪一直比较烦恼。5月17日,她通过“呼兰智慧残联”小程序手语翻译功能营建的就业对接场景,解决了出行、工作、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沟通难题,实现了“我去打工”的愿望。
今年,哈尔滨市呼兰区应广大残疾人呼声与需求,在科技助残上再进一步,依托去年开发的“智慧残联平台”原有基础,再次提升平台的实用性和科技化程度,优化使用感受,深度开发数据指挥舱,增加“人工手语跳转新模块”,让广大听力及言语障碍残疾人也能一机在手、诸事无忧。
哈尔滨市呼兰区是哈尔滨北大门,全区现有人口51.3万,其中残疾人约1.3万,比例近40:1。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在资金支持、政策落实上持续加大投入,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去年成功开发上线了“智慧残联微信小程序”,让助残服务更加高效、让残疾人生活更加便捷,今年又再次从“四个维度”服务的角度出发,拓展优化平台功能,为残疾人带来了更卓越的体验。
强化业务流程维度服务。过去,残疾人办证走线下流程到拿证一般需要2-3周,对残疾人而言既不方便、时间又长。基于此,“智慧残联”应运而生,残疾人通过该系统完成注册和基本信息采集,然后自主进行网上申报,残鉴时医生通过该系统在电子体检表上进行电子签名确认,经医院与残联双重审核,加盖医院电子公章后,一键生成残疾人电子体检表,同步上传至国家残联系统备案,即刻生成电子残疾人证。从残疾人离开残鉴体检室到看到自己的电子残疾人证最快20分钟。同时,在申报过程中考虑到残疾人可能存在的不便,还设置了语音填报、爱心地图等辅助功能。去年,呼兰区智慧残联和国家残疾系统还是未链接的,有些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在省市残联和营商系统的大力协调下,如今的智慧残联已经和中残联数据进行了对接,实现了电子残疾人证“秒批秒办、即办即发”。今年又新推出了“手语在线”功能,一键远程呼叫手语翻译,采用视频通话的方式,为听力及言语残疾人提供远程服务,成为残疾人随身携带的翻译助手。
提升场景效能维度服务。“智慧残联”开发过程中创新使用了省、市政务服务平台的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电子签章等多个数据基座系统,既大幅降低了软件开发成本,又缩短了开发时间,并通过对业务模块集成优化、电子印章的规范管理、电子签名的场景创新、电子证照的多维应用、政务数据的安全共享,运用大数据串联起残疾人、残联和鉴定单位,最终实现了残疾证的全程“网办”。
筑牢政务平台维度服务。通过电子残疾证的数字化转型,全区范围极大地提升了助残服务效能。其中,利用电子残疾证后台数据,残疾人证申报项目由17项减少到7项,残疾儿童康复申报由9项减少至2项,燃油补贴由10项减少到1项,残疾人服务事项填报精简60%以上,特别是残疾人公交卡、驾驶员补贴、无障碍改造申请等实现零申报,为后续“免申即享”提供了可能。今年“智慧残联”还新推出了公交卡“年审就近办”便民服务。同时,为更直观地监测“智慧残联”数据运行,强化调度管理,还建设了新版的“智慧残联”数据指挥舱,集约和建设了呼兰区残疾人总体数据和主要服务项目统计及就业与培训的数据。
夯实应用拓展维度服务。继续通过“智慧残联”为便利残疾人生活赋能上下功夫,创新应用残疾人医保社保服务、景区门票等更多助残服务场景,真正实现“一证多用”。今年“智慧残联”又为全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新选择新渠道,推送了中国残联就业创业平台,大家可自由浏览灵活就业信息、政策要闻信息、职业培训和公开课程信息等,让残疾人求职定位更精准,岗位选择更宽泛,让“智慧残联”成为残疾人生活的贴心助手、便捷桥梁和有力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