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热力涌现 企业向“新”而行——从上市公司年报看经济发展新亮点
来源:新华网 编辑:崔冰 2024-05-15

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近日收官。在总体业绩保持稳健的同时,消费、“新三样”、新质生产力等诸多增长亮点涌现,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集聚新动能。

消费出行热度升温 新业态新场景激发新增长

2.95亿人次、1668.9亿元……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市场延续升温态势,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继续同比增长。

2023年,我国消费市场恢复向好,上市公司年报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消费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明显改善。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显示,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市公司实现营收2.07万亿元、净利润0.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8%、57.13%,较上年明显好转。航空、铁路、道路运输业净利润同比增长96.37%、166.25%、28.29%,四大航空公司同比减亏1271亿元。旅游、汽车、酒店餐饮、影视院线等多行业都迎来明显增长。

“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交通运输等消费出行行业业绩增速排名靠前,普遍实现扭亏为盈,航空业实现大幅减亏。”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说。

消费供给持续提质,高质量终端消费品业绩走势良好。随着食品饮料业推陈出新,智能家电迅速发展,美妆行业国货品牌崛起,新能源汽车消费稳健增长,2023年,沪市主板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背后是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短板逐渐补齐,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同时,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进一步激发了新的消费意愿。”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说。

“将滑雪运动、雾凇漂流、踏雪徒步多项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打造‘老字号+新国潮’特色商圈”“创新推出药食同源的养生食品”……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创新站稳消费新热点、新潮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

新质生产力加速布局 “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

2023年,上市公司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份额大幅提升。不少公司加速海外布局和海外业务拓展,业绩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2023年,“新三样”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10%。深市“新三样”相关上市公司海外收入达3500亿元,同比增长25.46%。

沪市主板中,多家汽车品牌上市公司披露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保持较快增长,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披露海外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北交所“新三样”相关产业公司也持续推进“出海”步伐。

创新资本加速汇聚,为新兴产业发展不断聚能。2023年,深市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超六成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沪深主板相比,A股创新板块迎来更多新上市公司——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2023年合计新上市公司数量和IPO募集资金净额分别占到全市场的81%和79%。

截至目前,深市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重点领域已分别有489家、495家、330家上市公司。沪市科创板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

“2023年,光伏设备、航空装备、专用设备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投产意愿增强,未来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加速布局周期。”李求索说。

传统行业公司也积极向“新”发展。以中国外运为例,公司持续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2023年申请专利29件,上线虚拟员工、智慧叉车、自动装车等多项物流科技成果。

2115家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绿色低碳产业业绩突出

政策引导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成为更多上市公司的实践。2023年,共有2115家上市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占比39.7%,比上年增加近300家。

中国银行披露,2023年全集团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较2019年降低4.49%。深市某煤炭公司披露,2023年建成4座绿色矿山,旗下一电厂实现碳配额盈余300万吨。某物流公司披露,公司助力农产品产销的服务网络2023年实现特色农产品运送约458万吨……

“绿色低碳发展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理念上高度契合。”孙金钜说,环境治理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成本支出,帮助公司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社会责任治理则有助于提高公司声誉和公众对其信任度。

从年报看,绿色低碳产业整体业绩表现良好。以创业板为例,177家绿色低碳领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13.2%、15.0%,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与年报披露收官同步,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报披露也已结束,不少行业积极因素显现。

交易所统计显示,一季度深市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公司业绩表现亮眼,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创业板多个消费相关行业实现“开门红”,“新三样”出口势头强劲。沪市科创板中,超70家公司披露产品研发或商业化取得突破,超30家公司披露研发、生产项目正在加速落地。(姚均芳、刘羽佳)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