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丁”映红曙光村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韩建国 2024-02-07

左邻右舍帮忙来采摘。本报记者 孙昊摄

□阎明明 徐厅 本报记者 孙昊

立春后,冬日的阳光照进齐齐哈尔市北郊建华区北华街道曙光村一排排的蔬菜大棚,记者走进一栋正干得热火朝天的暖棚。

门口几十袋刚刚采摘的红丁萝卜娇嫩红艳,让人一眼就被迷住了。50岁的男主人时圣君推着一小车“红丁”向记者走来,阳光洒满他微笑的脸庞。他是土生土长的曙光村农民,有着30多年的种菜经验。时圣君告诉记者,去年11月末开始,他家的3栋温室大棚先后种下红丁萝卜,如今订单饱满,批发每斤5.5元,这栋棚不到3天就采摘完了,收获3000多斤,旁边还有两栋打算除夕、大年初一再上市。

在曙光村,党总支书记刘玉梅带领3000多名父老乡亲已干了20多年,全村设施农业、精品农业颇具规模。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900亩,日光温室330栋,叶菜类种植实现一年七茬,每栋经济效益5万元至7万元,全村设施蔬菜年产值在千万元左右。2014年,曙光红丁萝卜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

走到这栋大棚的另一端,9名农民背对着记者正在埋头采摘。转身往箱里装“红丁”的柳玉宝笑着说,我们都是曙光村民,志愿来帮忙的,不管饭,还没假期,春节都不休息,但大家干得可来劲儿了!这些人家家都有温室大棚,既是“老板”也是“打工的”,身份在不停地转换。他身旁的杨玉民家里有7栋大棚,夏天种茼蒿、油麦菜、豆角,冬天种红丁萝卜,年收入50万元以上,目前已收获了4个棚,这几天空闲,谁家有活儿就去谁家干。

曙光村民风淳朴,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北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昕告诉记者,作为城区的“菜篮子”“果盘子”,曙光村棚室经济日益壮大,叫响了红丁萝卜特色品牌。为了不打“乱仗”,村民们配合默契,错开种植时间,每年元旦之后,天天都有收获的大棚,只要把消息发到自己所在的曙光网格群里,帮忙的人就来了!

走出暖意融融的温室大棚,一张张被“红丁”映红的笑脸依然浮现在眼前。驱车离开曙光村,村头的中谷花卉市场再次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刘玉梅介绍,该市场覆盖全市及我省西部,村里年收租金百万元,后面村民的育苗温室大棚每栋年租金1.7万元。

四大市场、四大基地、两个园区、两个旅游景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不仅是曙光村的亮点,也成为整个北华街道深入推进的新赛道。

望着一辆辆满载红丁萝卜的货车穿过碾北公路奔向市内星光、哈达等果蔬批发市场,曙光人在感受着、思考着,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