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栋代表
张立国委员
杨昌仁委员
张洪喜代表
陈恒委员
张桂侠代表
沙育超委员
□本报记者 付宇 孙海颖 孙铭阳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参加全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发展干劲,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优环境 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遗余力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坚定了我们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省人大代表魏国栋说,2022年,建龙集团黑龙江区域各子公司坚定不移向经营型企业、数智化企业、创新型企业转型,区域全年实现钢产量960.5万吨,营业收入1354亿元,同比增长13.58%,利润总额12.62亿元,上缴税金13.09亿元,连续两年蝉联黑龙江省民营企业榜首。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搭建更大舞台,魏国栋代表建议,一要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领调控作用,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龙江协调发展;二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以减税降费、财税补助、专项政策支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聚合发展力量。
省政协委员张立国表示,作为落户哈尔滨新区的民营企业,敷尔佳感受到来自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也享受了很多实惠。“近年来,黑龙江的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尤其是包联机制的落实,对于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敷尔佳作为包联企业之一,在敷尔佳北方美谷项目建设过程中,从立项到施工以及目前的工程验收,每个环节都感受到了来自新区政府各行政部门全方位的主动服务,助企服务做到了企业的心坎里。”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发展生物工程和生物产业,实施生物经济‘双百’工程,建设敷尔佳北方美谷等100个项目。作为敷尔佳北方美谷项目的参与者,深感荣幸,更觉责任重大。”针对民营企业发展,张立国委员建议,要不分行业属性,对社会发展贡献大的企业,就应给予同等财政政策支持,同时提升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待遇。其次,发展龙江“四大经济”,要切实结合龙江实际,侧重在生物经济和冰雪经济领域重点布局并建立长期规划。
办实事 为民营企业发展解难题
省政协委员杨昌仁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22年,出台含金量十足的‘振兴发展民营经济45条’,为民营企业家吃下发展的‘定心丸’。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就是要切实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搭平台解难题。例如,为民营企业搭建新经济现代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合力助推高质量前行。”
杨昌仁委员建议,鼓励支持为民营经济建设新经济现代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在招商、人才引流、上下游产业链、科研成果整合上形成合力,构建民营企业信息服务产业集群、金融科技集群以及产业链发展集群,聚合现代产业为民营企业赋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落实振兴发展民营经济若干意见。省人大代表张洪喜说,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振兴发展民营经济45条”的配套细则措施,保障“45条”政策措施有效落地,帮助民营企业提振发展信心、解决难题,持续开展惠企政策宣贯,确保民营经济振兴发展的势头不弱、力度不降、措施不减。
他建议,持续深化落实包联企业制度,打造各级政府包联企业的体系,建立包联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包联企业的问题诉求、办理结果开展常态化跟踪问效,运用第三方评估方式,促进包联工作走实走深,增强民营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围绕我省资源禀赋、特色产业、重点集群、“链主”企业,加快我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种子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大现有“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动态运行分析力度,确保不掉队、有增量、出质量,不断做大优质民营企业基数。
聚人才 提升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当前,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制造企业,面临缺少稳定技术工人、缺少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专家、企业家素质亟待提升等突出问题。为此,省政协委员陈恒认为,要通过政府主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产教融通、职普贯通、保障畅通”的技术工人、工程师培养体系,系统解决“用工荒”。通过“民企特派员”“银龄工程师计划”等方式,共享高层次专业人才,有效缓解“用才荒”。通过建立“企业家学院”,发挥“龙江工程师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作用,培养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龙江民营企业家队伍。
省人大代表张桂侠建议要引进新人才。要勇于创新,建立人才再教育机制,加强人才的开发和职业培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政府做好产业引导布局规划管理,避免同质产业过剩。
“除了培养人才外,我们还要培养民营企业家队伍。”省政协委员沙育超表示,面对新时期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省民营企业还有许多“短板”问题亟待解决。如我省个别民营企业家观念滞后,企业发展战略缺失,商业模式较陈旧,核心竞争力不强,造成同质化竞争。优秀民营企业家稀缺,企业创新人才、工匠人才、中高端管理人才匮乏等。
沙育超委员建议,要加强顶层规划,造就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建议政府增加专项基金,培养优秀企业家的战略规划意识,对企业家进行全面在职培训,鼓励高级研修,形成常态化、制度化。通过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使民营企业家坚持政治定力,不断融入新知识、新理念。引导企业家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进行“二次创业”,达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本报记者 荆天旭 刘项 宋淼 见习记者 全思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