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重要路径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张宏玲 2022-02-07

□杜国明 司静波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形成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重点扶贫向普惠方向转变

在绝对贫困问题全部解决后,“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攻坚模式将不再成为常态,工作重心应当转移到识别相对贫困户、易返贫致贫户,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上来。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前提下,一些帮扶措施可以不再那么“泾渭分明”,原则上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地向全部乡村和农户提供政策扶持。尤其要把乡村振兴各方面资金的投向与实际需求相结合,进行均衡分配,帮扶导向逐渐转向营造普惠的发展环境,扶贫政策逐渐并轨到常规性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要继续做好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扶持,下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审批权,将项目选择权直接交给乡镇与村屯,使各种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乡村现实需求。

健全社会政策兜底保障

要随着发展阶段性的变化,加快政府职能归位,行政配置资源“输血”与市场配置资源“造血”相衔接,从脱贫攻坚阶段的行政外在推动为主,转向乡村振兴阶段的市场内在推动为主。要对脱贫攻坚政策全面梳理,把教育、医疗等涉及民生领域的扶贫政策作为常量政策继续实行以确保巩固脱贫成果;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作为增量政策加大执行力度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对产业扶贫等基础性扶贫政策作为变量政策适时调整不断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要部署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由点到面的战略转移,推动到村到户为主的支持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衔接,发展县域新兴产业,发挥城镇带动乡村的动能,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

加快扶贫产业提档升级

在建档立卡户分散经营、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培育村域、镇域甚至县域主导产业,提高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服务化水平;针对大部分脱贫户劳动能力弱、经营能力差的问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类专业合作社,提升建档立卡户的参与程度,减轻分散种植养殖带来的环境负担和防疫风险;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帮扶单位情况等,提升各地扶贫产业与区域主导产业的一致性、相关性或互补性,提升产业区域关联水平、凸显区域特色;加强种、养、加、销等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加快培养各乡镇和行政村的专业技术能手培养;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各种扶贫资金和产业形成集体资产,明晰产权,防止资产流失,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提升村干部文化素质

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打破论资排辈、全员普惠和利益均沾等选人用人桎梏,对长期蹲守在贫困地区一线、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给予优先提拔使用,激励各级干部到乡村振兴战场上大显身手。要逐步把脱贫攻坚工作队转变为乡村振兴工作队,面向乡村振兴需要调整优化队伍机构。要加强新上岗各级干部的培训,让其尽快明确岗位责任、熟悉政策体系、推进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增强村“两委”领导能力,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的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建立村干部工作技能、基本知识培训平台,提高村干部整体胜任力水平。总之,要有效激发乡村振兴领域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勇攀高峰的韧劲,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