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讯(聂颖 记者马朝林)刑事检察不是冰冷的法律条文,而是人民群众可知可信的公平正义和可感可触的温情司法。

案情回顾:2021年7月20日,大兴安岭松岭区发生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持刀杀人案,致使一名男性被害人当场死亡,一名女性被害人身受重伤。伤者被转至哈尔滨市某医院救治,被告人周某在案发现场被抓获。案发后,大兴安岭地区检察机关立即启动命案办理机制,两级院联动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
司法办案有深度。周某到案后始终辩解是被害人先行实施攻击行为,在场证人则证实周某是持刀入户杀人,而幸存的被害人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不具备询问条件。对于审查命案,每一个影响定罪量刑的细节都可能关乎被告人的“生死”,尤其是冲突起因至关重要。面对供证矛盾,承办检察官没有偏信任何一份言辞证据,既考虑到周某可能怀有趋利避害的侥幸心里,也没有忽视证人与被害人间近亲属关系可能对证言真实性产生影响。介入侦查后,承办检察官及时梳理供证矛盾点,参与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和审讯,引导提取门把手生物检材、猪舍内血迹及三角铁等客观证据,为还原案发经过起到关键作用。

指控犯罪有力度。庭审中,公诉人围绕被告人在侦查阶段的不合理辩解开展有效讯问,并揭示矛盾。面对公诉人环环相扣的讯问,被告人无法自圆其说,只能以“记不清了”推脱解释。最终,经过公诉人的当庭教育和劝戒,被告人放弃侥幸心理,首次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休庭后,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身份全程参与庭审的被害人亲属,真诚地向公诉人表示“谢谢检察官为我们主持正义,看到他认罪,也算对我父亲有个交代了”。
司法救助有温度。承办检察官在获知被害人无钱救治的困境后,立即向控申部门移送线索。控申部门迅速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经与政法委多次沟通协调,被害人在14个工作日内收到5万元救助金,为及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解决了后顾之忧。救助金发放当日,被害人家属向检察机关送来“公正司法匡正义,检察救助暖民心”的锦旗,这短短十四字的感谢,正是检察干警践行初心使命的缩影。开庭后次日,被害人再次委托代理律师专程从松岭区到地区检察分院送来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检察机关司法救助的感激和对检察官工作热情的赞许,并表示伤情痊愈后,一定来检察机关当面道谢。

据悉,今年大兴安岭地区检察分院重罪检察部门共向控申部门移送5条救助线索,累计发放救助金21万元,成案率100%,切实通过司法办案向林区群众传递了检察温度,贡献了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