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全域试点工作完成
一年来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名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张宏玲 2021-10-06

黑龙江日报讯(武文斌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孙铭阳)近日,记者从省委编办获悉,我省已如期高质量完成了改革任务。一年来,全省共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名。通过改革,全省事业单位布局进一步优化,职能进一步重塑,活力进一步增强,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据悉,2020年4月,中央批准我省为全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5个全域试点省之一。一年多来,在省委领导下,省委编办牵头抓总,组建工作专班,定期调度推进,及时跟踪指导,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了全省改革方案及系列配套文件,形成“1+28”政策体系,为改革提供全方位精准支撑。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医保局等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完善政策,加强指导,共同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来,全省共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名。其中,中省直精简事业单位902个、占比62.7%,收回编制1.3万余名、占比10%,精简内设机构1694个、占比19.3%,精简领导职数1159名、占比4.9%;市县精简事业单位1833个、占比8.8%,收回编制7万余名、占比8.5%,精简内设机构3193个、占比9.2%,精简领导职数3118名、占比6.9%。

在改革中,省委编办坚持党建工作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履行职责各方面全过程。同时,在探索政事权限清单、机构职能编制规定和章程管理中,对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作出规定,保证党的领导制度安排到位、作用发挥到位、实际效果到位。

改革不能一刀切,重点领域发展用编需求要得到充分保障。一年多时间里,省委编办收回了8.3万余名事业编制。对市县事业编制实行总量管理,重新核定市县编制总量82万名,市县区收回事业编制7万名。但新区、自贸区以及边境地区等重点区域编制得到了全面保障。

省委编办还注重强基层、保基本、补短板,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础科研、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需求。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配置,结合实际重新核定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编制;合理配置公立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发挥机构编制基础性作用,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

在事业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提升方面,省委编办撤并省、市、县编制10名、6名、4名以下“小散弱”及“空壳”单位累计800余个,中央有关部门派驻单位仅留1个省属单位,跨部门整合文化艺术类单位,重组省书画院。探索一个机构多个分支、多个机构一体运营的有效形式,省直无线电监测等行业66个单位实行分支机构或一体化管理;大庆市撤并央企移交医疗机构9个,打造5个院区。探索公建民营等方式发展公益事业,哈尔滨市在市委原办公区构建综合性博物馆群,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质效;哈尔滨医科大学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助力实施分级诊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通过优化制度机制,事业单位治理效能得到明显提高。省委编办坚持以建章立制为根本,探索建立政事权限清单,理顺政事、管办关系,推动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属事业单位各自归位,厘清职责边界,克服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落实机构职能编制规定,明晰功能定位,发挥“三定”规定对明确单位职能、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作用。完善章程管理,健全治理机制,理顺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健全决策议事、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通过实行“三个抓手”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制度机制,治理效能和公益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