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雷公山深处,苗家阿妈任普里正在家门口的九丰生态农业园大棚里给黄瓜落蔓。
任普里的家在雷山县大塘镇新塘村,2017年九丰生态农业园投入使用时,她就成了一名员工。在这里她学到了和以前务农“大不一样”的种菜技术,“这里的蔬菜不打药,用的是防虫灯,施肥也很讲究,我刚进来的时候不太懂技术,都是这里的小伙子教我们的。”淳朴的任普里用苗语和汉语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工作。她还不知道,自己精心种出的西红柿,已成为上海市场上的“香饽饽”。
在占地110亩的大棚里,十几个循环风扇和水帘系统智能调节温、湿度,种植操作步道上铺满了稻壳。“这个稻壳能保温保湿,最重要的是还能除草,避免使用除草剂等,让我们的蔬菜更加绿色健康。”九丰生态农业负责人李效忠说。
“当初选择在雷山发展蔬菜基地,看重的就是这里的好生态、好水质。”李效忠说,时下进入采摘期,平均每天有2吨新鲜西红柿从这里走向市场。
贵州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和价值链,对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绿色食品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土特色产业,做特做新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和绿色环保特色产品,通过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品牌化发展,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产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发展新格局,打好“绿色食品牌”。
不仅在种植端坚守绿色生态理念,在加工端,这条绿色发展之线也一直在延续。
一根金针菇,经过9道工序才能作为成品销售,每天产量20吨,销往遵义各地……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遵义科技城的贵州光明临港九道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集成生物技术、自动化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加工保鲜技术进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计划年产量2.5万吨以上,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
近年来,汇川区引入大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落户园区,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市场占有率。
截至目前,汇川区共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201家,其中规模以上12家,包括以白酒、啤酒为主的酒产业,以面粉加工、发酵、冻干加工工艺为主的方便食品产业和以萃取、食用菌、调味品、肉制品加工为主的特色食品产业。
当前,贵州正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扩大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不断丰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让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
前不久,在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活动现场,来自遵义桐梓的大娄山方竹笋、花秋辣子鸡等优质绿色农特产品,吸引了大批上海市民购买。
桐梓围绕“野”字做文章,打造“娄山关”品牌,组织农户栽植方竹笋、食用菌等,统一收购加工,统一线上线下销售。对内构建电商服务体系,对外发力农产品上行,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军营、进学校、进商超、进社区“七进”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去年,桐梓县与上海相关企业签订农产品订单达1.44亿余元,仅新鲜方竹笋销售就达450吨,销售额达810万余元。
“我县农商会会员从事农产品生产及绿色加工企业达30余家,合作社124个。加工企业带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又带动农户从事种养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全县农商会会员每年销往上海、广东、成渝地区的产品总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桐梓县农商会党支部负责人谢同明说。(记者 刘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