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破大家”变成“桃花源”
肇源县薄荷台乡环境治理挺有招儿
来源:龙头新闻 编辑:张宏玲 2021-07-30

龙头新闻讯(通讯员 王鹏程 记者 赵吉会 摄影 王鹏程)从大庆市肇源县薄荷台乡政府,向北沿公路踩上两脚油,就到了一个村子:八家子村。

村子挺大,有500多户人家。

村子不算规则,东西长,南北短。一条水泥公路,东西向穿过村子。余下的小街小巷,大都是土路。

村子像个桃花源

村子很整洁,整洁得不像农村。

水泥路上,干干净净,连个草刺儿都难找。路两侧,家家户户门前,都栽花种草。让人奇怪的是,那些黑土铺就的小街小巷,也相当干净。路边没有杂草,路上没有小鸡儿刨食,没有鸭鹅“散步”。虽然很多人家门前都有牲口棚,却没有那种养牲口的味道。泥土的芳香,与绿植的清香,交织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自然味道。

整个村子,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得相当“农村”。

家家户户的前后菜园,豆角、黄瓜爬满藤架;紫得发亮的硕壮茄子,受阅般吊在秧上,争先恐后地探头探脑;那深绿得有些蓊郁的,是已结果待熟的西红柿……

八家子村村貌

有些人家,在靠近路边的篱笆下,栽种了牵牛花。村西头的大柳树,树冠撑成伞盖,枝条垂成璎珞。树荫下,几个村民席地而坐,在凉风中说着家长里短。村中间的小广场上,十几个孩子在嬉戏玩耍。

此情此景,正应了那句古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大动干戈整治人居环境

八家子村,咋就能把自己打扮得这么漂亮?

“下定了决心,找对了方法,用对了人。”薄荷台乡党委书记田艳东,用三句话,就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以前,村民们自家小院儿都整得挺利索,可大街小巷就有点惨不忍睹了。垃圾随意丢在路边,鸡鸭鹅狗,随意在外溜达。人一进村儿,眼睛遭罪,鼻子受屈。

变化,从2018年开始。

八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叫刘亚杰,是整个肇源县唯一的女村支书。这个女支书,做事利索,处事公正,村民都挺服她。那年,肇源县开始搞村屯环境综合治理。刘亚杰利用这个契机,得到乡里的支持,开始在村子里“大动干戈”。

垃圾,清理转运到村外的中转站,再由县里统一运走;各家柴草垛,搬运到村外统一地点,码放整齐;鸡鸭鹅狗猪马牛羊,不许再放其随意“外出”;街巷杂草清除干净,都种上鲜花。

八家子,有两个自然屯。连续干了23天,才完成清理工作。刘亚杰带头,村干部都跟着干。早晨三四点钟就起来,太阳落山才收工。

这期间,吵过多少架,受过多少委屈,只有村干部们自己知道。好在,乡里对他们的工作特别支持。要机械给机械,要政策给政策。好在,村干部们能绷住劲儿,一点没松套。

清理后的八家子村,从里到外,焕然一新。但是,仅仅突击性清理,只能光鲜那么几天。要想保持整洁的村容村貌,既要形成长效机制,还得让村民们养成好习惯。

刘亚杰和村干部们商议,雇了两个保洁员。家家户户门前,都放上个小垃圾箱。每天,保洁员既负责清理街面上的垃圾,又监督各家各户的垃圾处理。

开始,村民不习惯将垃圾放箱里。有人还像以前一样,随意丢在大门外。保洁员发现后,毫不客气地找到屋里,掰开了揉碎了讲道理,不掰扯明白决不罢休。这期间,相互之间的小冲突,也没少发生。

坚持的结果,是村民们都养成了好习惯。各家门前的垃圾箱,真正地发挥了作用。

村子干净了,村民身居其中,也觉得是种享受。久了,谁都不忍再破坏环境。“自家门前雪”扫净的同时,还自觉地管起“他家瓦上霜”了。

三年多时间,八家子村由一个“破大家”,变成了现在的“桃花源”。就连乡政府的居民,早晚都爱上八家子来遛弯儿。

下大力气恢复生态环境

其实,八家子只是薄荷台乡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其他七个村经过整治,也都大变样。

人居环境变美了,薄荷台乡并没有停止环境整治的脚步。在整治人居环境的同时,他们在生态环境整治上,也下了大力气。

牛毛沟,是薄荷台乡最大的湿地。既是珍贵的植物宝库,又是各类水禽的栖息地。以前,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养鱼户在湿地叠坝养鱼。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珍稀水禽,被迫迁离此地。借着环境整治的东风和县里对治理牛毛沟大力投入的契机,乡政府下定决心,全力配合对湿地进行清理。房子,挪走。堤坝,推平。仅清理各种小堤坝,就累计达7公里多。这期间,乡党委、乡政府,顶过多大压力,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说清。

现在的牛毛沟,放眼望去,苇茂水碧,鸥飞鹤翔。白鹭回来了;中华秋沙鸭回来了;就连东方白鹳,也来这里筑巢生活。牛毛沟,已经成了各类动物的“快乐老家”。

“人居环境要舒适,生态环境也要清幽和美。”乡党委书记田艳东对记者说。

的确,现在的薄荷台乡,处处草丰树茂,水清花艳。鹤鸣鸥啼随时可闻,野鸡山雀随处可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路上,他们已经越走越自然,脚步也越走越轻快……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