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炎夏时节 心梗发病率缘何不降反升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张宏玲 2021-07-19

□衣晓峰 黑龙江经济网记者 孙悦群

南北方同时启动“烧烤模式”

夏至以来,全国大多数地区纷纷进入“桑拿天”。如福州、武汉、重庆、南昌等“火炉”城市,人们高呼热得受不了。就连承德、哈尔滨等避暑胜地,日间最高气温也一再“爆棚”,突破30℃,乃至三十五六度。“热情洋溢”的开启键,按下了一年最难熬的“烧烤模式”。

这种“火光四射”的极端天气,几乎抹平了大江南北气候间的差距,甚至颠覆了临床医生的认知和经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博士、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副主任宋涛介绍说,一般来看,每到夏季,整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较冬季显著减少,病房也不像往常那样忙碌了。这似乎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致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人体循环系统进到一个安全状态。然而实际上,从该院胸痛中心夏至以来的统计数据报表来看,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数量并未因炎夏的庇护而有所下滑,反而稳中有升,并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宋主任告诫,炎炎夏日,同样不能放松对心血管意外的防治,尤其是既往就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

两例病人的教训带来的反思

今年42岁的于先生,有着10几年的高血压病史,长期依靠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他喜欢吸烟,每天从早到晚烟不离口;同时还有熬夜看体育赛事的习惯,这个月欧洲足球赛期间,更是通宵达旦,夜不能寐。之前一段时间,于某曾经历过几次短暂的胸闷,每次休息后都能逐渐缓解,便未放在心上,降压药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入夏后就停用了。一周前,于先生早起如厕时,突感胸口憋闷,压榨性疼痛,大汗淋漓,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急诊室,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医生通过急诊冠脉造影发现,患者右侧冠状动脉中段闭塞,抽出血栓后植入一枚冠脉支架,于某这才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

58岁的戚大哥体形微胖,但平时身体还挺健康。本月中旬,他顶着烈日在水库钓了一天鱼,然后大汗淋漓地约上几个钓友到镇上吃烧烤、喝冰镇啤酒。没想到仅两三杯冰啤下肚,就面色苍白、头上冒冷汗,继而瘫在椅子上,丧失了意识。同伴以为他是中暑了,连忙给他冰敷、泼冷水,一番操作下来仍不见好转,立即叫来救护车,把他送往医院。急诊医生马上给他做了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家属及时赶到,同意进一步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病变在左前降支根部,医生利用支架技术,快速为他开通了堵塞的通道,使戚大哥转危为安。

在详细介绍这两个典型病例时,宋涛博士分析指出,于先生骤发心梗看似不可预测,实则一切都有据可循。首先他有长期的高血压史和吸烟史,并擅自停服降压药,加上天气炎热休息不好,造成多种因素“叠罗汉”,最后把他“压倒”了。而戚大哥的问题出在了一瞬间“冷热交替”的剧烈变化中。宋涛解释,一是高温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如未及时补水,血液就会因浓缩而变粘稠,减慢血流速度,形成血栓,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二是温度增高会“助燃”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抬升血压和心率,尤其是在情绪激动和烦躁时,均会产生心肌缺血;三是不少人喜欢贪凉,一身大汗就去喝冷饮、吹冷风,温度的骤变和突然的冷刺激让血管骤然收缩,更容易引起心血管事件。

高血压病人夏季不可自行停药

宋主任解释,急性心肌梗死与中暑发作时症状有些相似,均表现面色苍白、胸闷、大汗淋漓等症状,但通过仔细观察仍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一般来说,热射病常较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伴有体温升高,面色由潮红变苍白,出汗部位多在胸、背、额头、脖子及腋下,症状在脱离高温环境和适当补液后明显改善。而心肌梗死病人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可伴发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严重者甚至出现濒死感和休克,难以自行缓解。当然,及时送医至关重要,一张心电图就可以轻易地将二者鉴别开来。

在谈到于先生的教训时,宋博士再次严肃告诫,高血压“老病号”夏季不可凭经验随意停服、减量或自行换药,要在医师、药师指导下更换或调整药物剂量,坚持按时服药,并在家按时测量血压;同时,炎夏汗出如浆,血液粘稠,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以温开水或常温饮用水为佳,甜饮料之类效果较差。还要管住嘴,避免豪饮冰水和冷品,体感温度的急骤变化不利于心血管患者的健康,当从室外进到室内后,不要急于吹冷空调和洗冷水澡。宋涛强调,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助于血压的平稳,提倡人们按时睡眠、定时进餐、劳逸结合。特别在夏天的中午,尽量小睡片刻,以缓解疲劳,为健康“充电”。

专家忠告请大家牢牢记取

如果不幸与急性心肌梗死“短兵相接”,宋涛主任如下几点建议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突发的胸闷、胸痛、较之前难以承受或加重,持续5分钟以上不见缓解,或者伴有牙疼、咽部憋闷感、胃痛等不典型症状者,均应高度警觉,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莫自行就医。急救医生经验丰富,首先会在电话中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物。等待救援时,保持平躺状态,不要随意搬动病人或让其自行走动。而驰援的急救车内配备有药物和除颤器,可为阻止心脏骤停等意外提供安全保护。宋涛强调,当怀疑有心肌梗死的风险时,需在第一时间将患者转运到具有心梗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这样的医院通常都设有胸痛中心,在流程优化的抢救过程中,可确保心梗病人在最短时间内通开堵塞的血管,从而获救。

最后,宋主任再次提醒说,不管是寒风凛冽的冬季,还是酷暑蒸腾的夏日,都不能对心脑血管病掉以轻心。有冠心病的人要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在长夏热浪来袭时尽量减少外出,同时避免高强度的运动,不让严重中暑(即热射病)对心梗患者遭遇双重打击。

宋涛副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CCU)副主任兼胸痛中心执行主任。

从事心内科工作20年,擅长急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救治。承担厅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获省卫健委新技术应用一等奖2项,获发明及软件著作权专利6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著作1部。曾获“哈医大优秀援藏工作者”和“援鄂最美逆行者”称号,以及2020年度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称号。

学术兼职:中国胸痛中心核查专家,黑龙江省卫健委心电诊断科质控中心副主任,中国临床心电学会委员,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源性脑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促会心律与心电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特约编委。

哈医大一院胸痛中心简介

省内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龙头单位,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秘书长单位。在南岗及群力双院区均配置有负压导管室和高年资心血管介入医生,在新冠疫情防治新常态下,可保证患者在核酸报告结果出来前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在国内首先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院内三分钟急救闭环”,使急诊室-导管室-CCU无缝连接,大大提高了血管开通率和救治效率。国内胸痛中心入门-导丝通过平均时间约90分钟左右,而哈医大一院胸痛中心即便在疫情期间,这一通过平均时间可达60分钟以内,位于国内先进行列。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