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名老知青回新华农场重温激情岁月
来源:龙头新闻 编辑:张宏玲 2021-06-21

龙头新闻讯(记者 刘楠 吴树江 崔立东)2019年9月2日,新华农场、北大荒股份新华分公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场开发建设70周年摄影文化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在农场文化宫举行。 

demo.jpg

国务院参事、中国作协副主席、黑龙江作协名誉主席张抗抗,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国际艺术家联盟主席、著名书画家吴欢以及转业官兵、支边青年代表等200余人参加开幕式。 

demo.jpg 

   据了解,新华农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和知青文化底蕴。1949年冬天,鹤立河、伏尔基河畔陆续迎来的962名伤残荣誉军人,他们身残志坚,迎着凛冽的寒风吹响了向千古荒原进军的号角;1958年607名转业官兵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后,又挥师挺进新华,耕野战荒;1959年300名支边青年奔赴新华开启新征程;1963年到1969年,有一万多名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用执着的信念和无悔的青春为新华建设添砖加瓦。这段知青岁月,虽已成为一段尘封历史,却成了一代知青忘不了的青涩时光。

“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吗?”在庆祝现场,抚今追昔的支边、知识青年代表作家张抗抗在发言中声音一度略有哽咽。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初十七八岁的帅小伙子、靓姑娘们,如今都已步入花甲古稀之年。 

demo.jpg

据张抗抗介绍,她的写作道路就是从农场起步。1969年,19岁的她从杭州下乡,在2分场灯瓦厂劳动时,写下她的第一篇小小说《灯》。正是这篇《灯》照亮了她的写作之路。1975年回到上海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处女作小说《分界线》,也是以当时下乡的鹤立河2分场为原型。知青题材贯穿了她几十年的创作历程,那段在寒冷的北大荒度过的青春岁月,浸透着她的豪情、悲情、爱情。

demo.jpg

作为从知青中走出的明星代表姜昆一步入新华大门就说,感觉好像步入了时空隧道,51年前初踏上伏尔基河农场时的一切记忆就被重新开启,见到的周围的一切切都是一直深深镌刻在他心中的人、事、物...... 

demo.jpg

据了解,1968年至1976年,作为一名“上山下乡”的北京知青,姜昆来到新华农场,当时黑龙江省建设兵团二师十六团,他在这里工作了8年。姜昆激动的说,他在这里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但也得到了许多终身受益的东西,对新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是新华的艰苦锻炼和丰富的一线生活为他后来的相声艺术生涯积累了生动的素材,充实了他的精神世界。

而如今看到农场的变化这么大,让赶回来的老知青们不仅重忆起北大荒人半个多世纪以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更让他们确实感受到垦区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 

demo.jpg

   在庆祝当日,由农场广大文艺爱好者、知青及农垦、周边各市县艺术家参与的新华农场首届摄影文化节也同时启动,现场老知青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著名书画家吴欢不顾旅途疲劳,挥毫泼墨,为第二故乡的乡亲现场赠送字画作品。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