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国精神薪火相传
——伊春森工乌马河林业局公司西岭林场分公司职工张宝庆传承红色基因小记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郑伟 2021-04-02

刘斌 黑龙江经济网记者仉庆华

“山高、路滑,注意脚下,咱们登上418级台阶就是胜利!” 3月28日一早,一位老人带着儿孙们,早早地赶赴位于锅盔山的“中共北满省委旧址”祭扫。他们擦拭碑体,清扫路面,凿冰除雪,为清明节前来祭奠抗日英烈的人们提供方便。

初春的锅盔山生机乍现,松涛回响,苍松翠柏,甚是精神。

让老人情系半生的这座山,叫锅盔山,在伊春乌马河林业局西岭林场海拔1078米处。为纪念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共北满省委,特在此建成了纪念碑。此地,山高路远,人迹罕至,野生动物时常出没。然而,就有这样一位职工,迎难而上,不辞辛苦,始终如一守护抗日旧址37载,是他的执着守护、坚持祭扫、义务讲解,让东北抗联精神愈久弥新。

刚到锅盔山时,他风华正茂,而今已步入老年。老人以忠诚、担当、奉献,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就是西岭林场职工张宝庆。

守护精神高地 传承红色基因一往无前

白山黑水,印刻的是抗日英烈的故事,见证了英烈们以身报国的壮举。

1938年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机关迁至西岭林场境内的西乌马岭锅盔顶主峰北侧4.5公里处第一和第四号砬子两个岩洞。当时,烈士们始终没有停止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留下了中国共产党的印迹。

为保护好抗日遗址,缅怀抗日英烈,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承伟大的抗联精神,1984年10月,广大党员干部在“中共北满省委旧址”前哨洞前建立纪念碑一座。

怀着对抗日英烈的敬仰之心,1984年秋,31岁的张宝庆主动请缨去守护旧址。从那年开始,他就开始了大半生的守护、讲解之旅。让他没有想到是,守护的历程如此艰辛、漫长,并且一守守到白头,而这里,也成了他须臾难离的精神高地。

春日春寒料峭、山路湿滑;夏日蚊虫叮咬、酷热难耐;深秋秋霜染山、寒气生发;冬日雪大难行,摔倒也是常事……要到旧址,就得爬坡过坎,登418级台阶。去一趟,都周身肌肉酸痛,况且年复一年的山上山下,没有信仰、追求和毅力,根本坚持不下来。

重温抗联精神化为不竭动力永续传承

日子长了,收拾祭扫已成习惯。张宝庆先是把旧址附近清扫一下,擦拭纪念碑。然后到前哨洞看看,摆放洞内的旗帜、物品等。当有市民、游客及党员干部慕名前来祭奠,他又化身导游员和讲解员,为这些人讲上一段东北抗联在此的战斗经历,把抗联故事和抗联精神传颂给后人。

逐渐地,前来参观祭奠的党员干部多了,张宝庆觉得自己知晓的故事不多,他又开始主动了解那段艰难的抗战岁月。他一边向附近的老人询问抗日故事,一边看史志,进一步了解中共北满省委在乌马河的活动,全面、准确掌握那段抗战历史,他还购买了抗战书籍,了解更多的抗战资料。就这样,张宝庆在介绍抗战历史时更加生动、深刻。

铮铮不屈志,巍巍锅盔山!红色的土地永久弥漫英雄豪气,一碑一石、一松一洞,都能将人深深感染震撼,在讲解中,张宝庆总是情真意切:“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抗联将士们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啃马皮果腹那是经常事。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就因为是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无数革命志士为了胜利前仆后继、共赴国难!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守护好革命遗址,弘扬传承抗联精神。”这样的话,他不知道讲述了多少遍。

儿孙接力守护 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

最近几年,张宝庆岁数大了,身上的老年病也多起来,上山下山用的时间越来越长,家人开始关注他的健康和安全。为了支持他,圆他的“守护梦”,儿孙也积极参与进来,或陪伴或接替老人上山祭扫、守护。

无论是去红色基地的路上,还是在家中,张宝庆跟晚辈说得最多的就是守护锅盔山的这段岁月,以及地讲述中共北满省委旧址的历史。不断的教育熏陶,晚辈们耳濡目染,也开始跟着老人一起干、一起讲,让抗联故事和抗联精神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每逢周末、节假日,张宝庆不再寂寞,孙子张烙名陪着爷爷登锅盔山守护旧址。孙子帮他打扫卫生、擦拭纪念碑。虽然日渐衰老,但张宝庆说,只要还能动就一定要守护锅盔山,守护好抗日旧址。这成了他的信念。如今,他早出发,利用骑行和步行结合的办法,一段一段地走、一点一点地登,再累再折腾也要到达抗日旧址。更多的时候,老人或常常凝视纪念碑,久久不去,或触摸着碑体,一遍遍端详。在这里,老人才安心。

每年的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及“七一”党的生日,广大党员干部、市民及游客都纷纷登临,祭奠抗日英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37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已接待参观者6万余人,他们重温党的历史,回顾艰难曲折的抗战历史,铭记历史、奋发进取,激发了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

如今,“中共北满省委纪念碑”已成令人敬仰的精神高地,抗联英雄们的名字深深印刻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中,抗联精神已成燎原之火种,在这红色土地熊熊燃烧,温暖人心,照亮未来,更成为激励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