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省排名第一
萝北公立医院改革释放红利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张宏玲 2021-03-31

萝北县人民医院远程医疗现场。

□文/摄 黑龙江日报记者 王白石

因公立医院改革而闻名全国的萝北县,近年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思路,通过财政、机制和服务三个保障,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释放出医疗事业得发展、医疗人员得认可、百姓得实惠的医改红利。连续四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全省排名第一,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目前,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58%,比改革前提高了41.55%,实现了县内90%病人不出县看病的目标。2019年县级公立医院人均工资较上一年增长12.88%(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未统计),是县属事业单位的1.8倍。

在县人民医院办理住院窗口,记者与一位张女士交谈,她说:因家人患高血压、心脏病经常住院,我是医院常客,现在住院不用交押金,先看病后付费,简化入院手续不跑路,身份证+医保卡,一站搞定,我们感觉非常方便和满意。

2014年,萝北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三个试点县,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是全省唯一上榜的县级医院。多次在国家和省做典型经验介绍,并高质量承办了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现场会。

该县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在于财政、机制和服务的三项保障。

在改革中,首先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财政保障机制。县财政调整支出结构,保障卫生事业支出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9%。一是强化人员投入。将离退休人员工资全部纳入社保开支,并将在编人员工资、在职职工“五险一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连续三年,通过校园招聘、特殊人才引进、向社会公开招考等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02人;每年投入资金90万元,确保村医平均年薪不低于2万元,稳定了村医队伍。二是强化基础建设投入,累计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1.3亿元,新建县直两院住院部大楼和购置了核磁共振、彩超、螺旋CT等大型医疗设备。每年投入近千万元对县直两院的医疗设备进行升级换代;投入5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与全国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三是强化补偿投入。改革初期投入700万元,化解医院符合规定的长期债务;县财政对公立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的政策性亏损进行兜底补偿1760余万元。同时,建立了辅助用药、营养药和高值耗材使用预警机制,将药占比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先试先行,在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上突破。首先确立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县直两院完成书记、院长分设,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必须经医院支委会议同意、职代会通过;将医院保洁、保安等后勤管理,交由第三方机构脱管;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绩效工资及院长薪酬挂钩。

完善人事薪酬分配机制。对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实行编制内外人员“同工同酬、绩效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倾斜”。书记、院长实行目标年薪制,按照年度目标考核结果纳入县财政管理,不与医院经济收入挂钩。院内全员竞聘上岗,打破人员身份限制,逐级聘任,按岗取酬。推行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制管理,实行处方点评制和负面清单管理,积分结果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聘任、绩效工资挂钩。

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医院三年内进行三次价格调整,降低了检查、检验价格,合理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建立医疗费用预警制度,实行三级防控。建立药品采购、付款分离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县卫健局从县级用药目录中筛选150种常用药品,在乡、村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并纳入医保报销,放宽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保障了下转患者用药的有效衔接,将更多的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治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7项惠民措施中,公立医院惠民就占11项,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得实惠。县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开展脑卒中筛查、肠镜筛查等惠民项目。在省率先开展了“先看病、后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县财政为此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风险防范,但目前无一逃费现象发生。对全县高血压、糖尿病等“六类慢病”实行签约服务免费供药,全县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全部安装了“金保工程”,实现了全县患者看病费用即时报销结算。

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县卫健局局长邓乐民说:下一步我县将从三个重点发力,一是强化“互联网+医疗建设”,建立“诊疗服务线下开展、诊疗信息线上传递、诊疗结果远程推送”的信息平台。二是深度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三是精细管理同质化,开启医共体建设新常态。


黑龙江经济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